找到相关内容1001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圣严法师答:佛教的修持方法是什么

    乃至菩萨戒当然是最好的事。戒对于佛教徒的功能,好像战场的防御工事对于戍守士兵的功能。若不先把五戒十善持好,根本没有佛教徒的气质;如不持戒而修禅定,也会落入魔境。   禅定,是收心摄心而使心力不受外境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佛教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0185911580.html
  • 西园寺十一期间举办第二届菩提静修营

    初发心功德品”和“净行品”及“普贤菩萨行愿品”,通过对经文的念诵,大家对菩提心的修学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。 晚上七点,由教学部观云法师带领大家禅修,法师建议大家用念佛、心念耳闻的方式来摄心,从而实践止观...

    青年学佛

    |西园寺|菩提静修营|济群法师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7/10/09350818228.html
  • 佛指供养

    前文讲了唐代法门寺地宫佛指的瘗埋情况,就历代佛指供养而言,这决非时间的上限。应当说,法门寺自有佛指便有了佛指供养,其时限不会早于东汉末年,不会晚于北魏。如《大唐圣朝无忧王寺大圣真身宝塔碑铭并序》所言:"……昔者,汉魏初创,齐梁鼎峙,遭时毁歇,晦迹丘墟,营蘘不生,口藜无种,祯祥异气,往往间出,故风俗谓之圣冡焉。空传西域之草,独享中人之荐。厥有二三沙门,摄心住持,得口清静。其始远也,望而口之;其少近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41242972.html
  • 三十七菩提分

    正道及助道法更无他念;4、定根。摄心于正道及助道法相应不散;5、慧根。为正道及助道法观无常等十六行。这五种法,皆有能生善法,不可倾动和势用增上等义,故名为“根”。五力五根增长所产生的力用:1、信力。信根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73943215.html
  • 戒的精神与意义

    楞严经》云:“摄心为戒,因戒生定,因定发慧,是则名为三无漏学。”由此可知,持戒实为入道之基石。  在佛法中,不论是大乘、小乘,以及禅、净、密、律各宗,都是以持戒为根本。在小乘来说,注重的是持身不犯。大乘...

    见牟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25544377.html
  • 供花、果、灯、香的意义

    。点灯的另一个意义是燃点自己,照亮别人。所以传统式的寺庙都保留着燃油灯,当油在燃烧时,灯蕊也一直在发亮照明,是用来提醒学佛者应常抱着贡献自己,服务众生的牺牲精神。 香是有摄心的作用。因为燃香会发出香气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90545325.html
  • 进德之道——人间佛教经证

    之中,以瞋恚最为恶毒。《华严经》云:「念瞋心起,百万障门开。] 瞋恚,能坏人善事,能破坏感情,能引发祸患,能尽焚功德,总之,瞋恚不但不能解决问题,还会扩大争端,因此摄心行道,首须去除瞋恚。 四、忍辱最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03445540.html
  • 修持之道——人间佛教经证

    修持之道——人间佛教经证   心平何劳持戒,行直何用参禅,恩则孝养父母,义则上下相怜。  ——《六祖坛经》——  一、心平何劳持戒   一般人听到持戒,总是心生畏惧,觉得会给自己带来约束,其实持戒的人由于不侵犯别人,让自己得以获取真正的自由,像监狱里做奸犯科的人那一个不是因为犯了五戒而身陷囹圄。持戒最重要在摄心,如果我们能了悟生佛平等、凡圣不二、顺逆一如、事理无碍的道理,抱持一颗平等的慈悲心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32645908.html
  • 香与佛教的供养

    香与佛教的供养  供养,又称供施、供给、作供、打供,是以香花饮食等各种物品供养、法、僧三宝(以及师长、先祖、父母、亡者等)。不同的供养方法所采用的供品有所不同,但在种类繁多的物品中,香历来都是最重要的一种贡品。   供养,供香,既是对佛菩萨的恭敬,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修持方法,象征并启示自身烦恼止息,得到究竟的喜悦与自在。具体有形的供养是摄心的表法,而内心的清净虔诚则是真供养,比形式上的敬香更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1049201.html
  • 佛教丧礼的一点建议

    了解死亡之一二则故事。(最多二十分钟)   大众朗诵亡者选择之经文,或简短之佛经,如心经及金刚经。回向于亡者。(最多十分钟)   善知识领导大众,调息摄心,观想“慈悲喜舍”四无量心,回向十方一切有情。(...

    李绍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1549214.html